在水一方

我眼中的照和·贰

*这是一个纯分析文

02

        弘治九年,照照大概只有五岁,还没有正式出阁上学。老杨就被任命为左春芳左春允。(明清詹事府所属机构左春坊之职官。与左庶子、左谕德等共掌记注、纂修之事。是个正六品官)那时他还要忙着编修《大明会典》。给讲课的另有其人,什么讲经的,讲史的,朗读的,讲解的,基本和老杨没有关系,甚至期间还因为丧事,回乡守孝三年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  照照自他5岁起,他看见的是规矩的儒臣,听到的是圣贤的道理。老杨是最早那批教官,也许他会对老杨有所感兴趣而去了解他,(毕竟就20个也不难认,据说照照能记得每一个教官的名字)。弘治十一年,照照正式出阁上学了。在师资力量20人里,杨廷和只能算是后辈。也许照照会在那些老师讲完课后,去送温暖,去了解老杨,但那时老杨还有自己的编修工作要做。所以这时候他最喜欢的讲官也不是老杨。这些师资教官里面每一个都不是简单的角色,随便一个挑出来都是十分的优秀。而老杨除了顶着个幼年神童的光环,在他们中间简直不起眼。他们真正开始成为亲密师生的反而是当太子的最后三年。

       

  老杨自弘治十六年做左春坊大学士兼侍读学士(正五品),他们的亲密时光自此开始。而照照也由开始的乖巧善良,逐渐厌倦了枯燥的讲读,对学习失去了热情。他变得开朗活泼,活泼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,沉迷骑射游戏,官员还说要找人监督他学习的地步。从老杨的角度来说,他接触到的是最真实与成熟的照照,与以后没有太大区别。而最初那批资格老的讲官也大多迈入权力中枢,他在这个最合适的时候和照照培养好了感情,以后平步青云是没有问题的。这时候的朱厚照听惯了那些四书五经,他长大了,渴望接触外面的事情,求知欲甚强,而老杨刚好可以满足他的一切求知欲,他的性格也可以和让人头疼的顽皮太子相处融洽(风度翩翩,性格安静慎重,所作文章明白畅达,很有法度。他喜欢考究史事、民间疾苦、边防战事及“一切法家言”。史称其“郁然负公辅望”。)摘抄自百度。老杨可以跟他侃侃而谈,谈政治理想,谈时政要闻,谈地理人文。他们在最合适的时候培养好了感情,养成的彼此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

  这种尊重是不附加财富,权势的。他们就是一个年幼的太子和一个兢兢业业的讲官,多么的美好。在孝宗驾崩后,照照登基了,他开始接受百官的审视与监督,甚至是批判。老杨以后的时间里,多数时间要安抚他受伤的心灵,平缓由百官刺激产生的敏感激烈的情绪。老杨不骄傲,不自持身份,尊重皇帝,不谄媚。批评皇帝,精诚相待,忠言诱导。由此照照在面对老杨后来的批评时,也能虚心诚恳,(当然听不听是一回事儿),即使稍有偏颇也不耿耿于怀。

      

   照照不像明朝其他年少登基的皇帝,在糟糕的环境中成长,尔虞我诈,明争暗斗,父子猜忌,由此心胸狭窄,最后成长起来也是讳莫如深。(大家猜猜是谁?)。

        

  而老杨有一颗坚定的心,兼善天下,包容万物。他可以带给别人快乐,他的魅力,连绵至远,无穷无尽,震撼心灵,净化人心。所以顽石也会被感化,成就了他平和善良,兼善天下,君臣相得,鞠躬尽瘁,百折不挠的美名。



评论(2)

热度(64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